【艺术号·观点】加密艺术对话 最大的革命性来自思维方式的变化
对话者:加密艺术创作者刘嘉颖、艺术家史金淞、策展人廖廖 廖:我们最初对一件新事物的期待,与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往往不是一回事,比如说互联网技术刚出来的时候,我们期待互联网文化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的平等、自由,人与人之间的无缝链接,实际上它达成部分预期。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问题,比如说网络暴力,比如说互联网也成为操控与监控我们的工具。我们今天看区块链技术,同样就像20年前看互联网一样,充满了各种的憧憬和期待,包括去中心化,包括对原来的体制权力的挑战,但区块链技术会不会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桎梏我们的技术?区块链会不会到头来成为加强中心化,而不是去中心化? 刘:在大部分的时候,我认为科技本身是中立的,比如“核能源”与“核武器”,就看使用它的人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什么。中本聪在创造比特币的时候,我想,他是有一个强烈的动机的,那个时候正好是2008年金融危机,基于传统金融的问题,他创造比特币来保障每个人的财产安全。目前区块链2.0的以太坊,在比特币的基础之上智能合约被开放出来,人们可以运用区块链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。区块链肯定会对世界有巨大影响。 目前互联网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马化腾之前所说的“互联网就是水和电”,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,互联网的发展,我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的,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讲,它让世界“扁平”了,人类从未如此高效的分享智慧,所以目前我对互联网依然是保有乐观的态度,并且相信“科技向善”。 关于去中心化问题,比特币是完全去中心化的,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中心化运用的案例也有,比如央行发行的DCEP,通过中心化机制保证它的法偿性,由国家担保,当然它背后还有很多的意义和价值。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融层面的,也不仅仅是做艺术品,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,其核心是信用,最大的革命性来自思维方式的变化。它给多元社会带来一种新的希望。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地技术革新,所以,区块链是否会桎梏人类,我觉得不一定,但是区块链给我们打开了新的可能,给人们更自由的选择权,将人们从传统资本的桎梏中挣脱出来,这个是一定的。 廖: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改变艺术生态?比如说加密艺术(区块链艺术)的创作者在网络上出售作品,寻求认同,艺术家不需要去签一个画廊,甚至不需要美术馆的认同,加密艺术创作是否能够脱离艺术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? 史:生态变化会导致艺术体制的变化,以及艺术形态的变化,形态变化就刚才我们说的,过去的象征隐喻等等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,我们把这种国油版雕包括后来的装置这些东西称为艺术的话,那么我们可能还有说话的艺术,聊天的艺术,现在又有了加密艺术,是吧? 区块链艺术最终在某种程度上面脱离艺术圈现有的评价体系和交易,我觉得是有可能的,当它发展到一定的时候。比方说过去我们最早的艺术的评价体系,来自于皇家、教会,那么到后来资本主义崛起,市场开始带来变化,评价体系取决于大家都能去消费它,那么到再往前走的时候,它一定会更落地、更宽泛。现在区块链还是特别小众,但是真正的拥有更广泛的群体之后,就像现在抖音之类,它就产生了另外的评价系统了。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带着很多过去的记忆在讨论这个问题。那么一旦后来者完全脱开这个语境,嘉颖他们现在还在美院念书,随着他们再往前走,他们创造出比过去更大的系统的时候,他还会在意你这个东西吗?他就完全屏蔽掉你这个东西,比方说当一个网红比央视的主持人获得的奖励更大,我还要你们旧系统干嘛。比方说以前我们去中关村门庭若市,挤都挤不动,现在当淘宝、京东网上都买的很舒服的时候,谁还去那儿? 廖:刘嘉颖你怎么看区块链艺术的前景,你觉得它能够对现有的艺术创作、艺术标准、艺术市场形成一个挑战,还是说只是一个补充? 刘:其实,我对现有艺术市场还并不完全了解。不过,对于区块链艺术市场,我可以谈谈最近出现的一些现象,区块链艺术从创作到发布、展示再到售卖,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,可以说区块链的艺术品收藏,与传统艺术收藏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。 从创作上来看,这些区块链艺术家大部分不再使用油画、雕塑等传统技法,几乎全都是电子图像,通过OpenSea等加密收藏品拍卖平台售卖,还有比如我的许多作品甚至都没有一张视觉的图像,而是以纯数字货币的形式进行发布,例如《小目标》、《私人货币:ZR》、《多多益善》等。 《多多益善》这件作品,艺术家修改了数字货币的转账规则,使转账方每转出一笔金额后账户上的数字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相应数额。这件作品在探讨交易是否可以产生价值。亚当•斯密在《国富论》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,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,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。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受到外部干预,那么,经由价格机制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引导,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,还会推进公共利益。 有趣的是,一位用户用15天时间不断与多个账户进行交替转账,最终获得了超过1兆亿个代币。 廖:现在的区块链作品都非常便宜是吧? 刘:要看什么样的作品,大部分从两三个以太币,到20个以太币,单价几万以内的作品在传统艺术行业里根本就不算什么。但是像Pixelmaster这样的系统级艺术品流水几天就达到6.5万个EOS。 廖:目前似乎也是因为门槛比较低,也谈不上职业艺术家的加入,所以加密艺术作品的质量非常的不稳定,对吧?用艺术品的标准来衡量,甚至可以说大多都算是做的比较敷衍、简陋的是吧? 刘:从某种角度来看,可以这么说,但是加密艺术的审美与传统是完全不一样的,这才有意思,就像互联网游戏的图像与古典油画不是一回事,按古典油画的标准来看印象派也觉得是在粗制滥造。我认为区块链艺术里面可以容纳视觉的艺术,但对于我来讲,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新的社会实验类的编程艺术的手段,因此从后者来看,目前已经有十分精良的区块链编程艺术作品出现,这些作品在尝试唤醒思考维度的美感,区块链艺术是否还需要形式的美感,是值得讨论的。 廖:刘嘉颖的几个区块链作品,包括“多多益善”、“零美元”,其实都跟货币、金融系统有比较大的关系。史老师之前也创作过“金融艺术化”的作品,你可以谈谈对刘嘉颖作品的看法吗? …